top of page
搜尋

【新聞稿】中山女高外食爭議凸顯校園民主困境 學生團體及立委齊籲應建立校園溝通管道

  • 9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近日,中山女高、內湖高工與桃園復旦高中皆傳出有關校園外食訂購的爭議,各高中對於團膳衛生、品質問題頻傳,引發各界關注。對此,學生團體EdYouth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、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與高雄學生民主聯盟於今(12)日偕立法委員張雅琳共同召開記者會,肯定學生行動促使校方正視餐點問題,並強調外食爭議核心在於校園民主與學生表意權的落實。


中山女高學生以自發行動,帶著便當、泡麵等餐食到校長室前,抗議學校外食限制,希望透過行動傳達訴求,而內湖高工與桃園復旦高中也出現相似爭議引發學生集體不滿,可見各校在外食政策上的落差與學生用餐權益缺乏一致性,加上規範模糊,常導致師生對立,影響校園氛圍。


事實上,國教署自109年及113年曾先後公布「高級中等學校『校園開放外食訂購』之各面向建議」,但由於缺乏明確規範與制度保障,各校訂定的規定差異極大。學生若希望爭取外食權利,多半需仰賴學生代表主動提出,但因權責不清、程序不明,導致真正開放外食的學校仍屬少數。


因此,EdYouth、青民協與高學盟共同呼籲教育部與各級學校,校園外食政策的核心應回歸「兒少表意」精神,並提出下以三點訴求:

一、各校外食相關規定應廣納學生討論,尊重學生的多元意見;

二、國教署應落實指引宣傳,並針對校園外食議題建立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;

三、國教署應輔導各校強化「校園食品事件處理作業標準」,建立安心店家名單或鼓勵學校參考食藥署優良餐飲名單


EdYouth常務理事洪振翔則以自身經驗指出,許多學校未開放外食時,學生往往只能依賴合作社餐點,不僅排隊耗時影響午休,甚至有人只能以泡麵果腹,顯示現行制度對學生並不友善。他強調,學生選擇外食並非僅憑口味,而是具實際的用餐需求,卻因缺乏公開透明的討論機制而難以被回應。


洪振翔建議,教育部應修訂「午餐供應委員會」規定,增加學生與家長代表比例至會議的二分至一,並將現行「校園開放外食建議」提升至法規層級,以確保制度落實。洪振翔也強調,開放外食不僅能提升飲食安全,也培養學生參與式民主與責任感,落實兒少表意權。


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則表示,學生每天花八個小時以上待在學校,能不能吃到合適、安全、甚至喜歡的餐點,並不是小事。外食政策的背後,其實是社會怎麼看待學生——是把他們當作需要被規範的對象,還是承認他們有能力、有權利去參與決定自己生活的一份子。


楊姿潁指出,國教署雖曾提出外食建議,但因缺乏明確規範,導致各校落差極大,學生即使主動爭取,也常因權責不清、程序不明而難以被聽見。楊姿潁強調,外食政策不應簡化為「開放或禁止」的二元選項,而應透過民主程序設計,廣納學生參與,並搭配食品安全配套措施,讓學生在安全前提下享有自主選擇的權利。


高學盟主席萬儀梵則認為,學生飲食需求多元,現行團膳無法兼顧宗教、過敏與運動需求。高學盟過去調查顯示,近八成學生支持開放外食,但多數學校欠缺正式討論與決策機制,學生意見常被「已顧到大部分人」的理由忽略。


萬儀梵呼籲各校應建立透明程序,透過會議、公聽會或定期檢討落實討論,並可採行階段性試行、店家名單制度,才能真正符合學生需求,減少師生間不必要的對立。


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何蔚慈律師認為,學校最常反對外食的理由,是擔心若發生食安問題會遭家長追責,但在法律上,學校需具備「有過失」才須負責。若學生因外食中毒,法律責任應由店家承擔,而非學校。


何蔚慈並舉例:「若民眾在台鐵上吃速食店餐點,結果發現漢堡裡面吃到死蟑螂,一般大眾絕對是會找速食店追究,而不會是追究台鐵的責任。同樣地,許多學校允許學生帶早餐入校,這其實也是外食的一種,為何午餐卻不行?」。


因此,何蔚慈建議,國教署應更新學校外食指引,回應學生需求,並提供正向案例,協助校方設計配套措施,並強調與其禁止外食導致「地下化」,不如鼓勵學校能與學生自治組織討論開放外食後的完整配套措施,會是更適合的作法。


針對中山女高學生發起的校內用餐權益抗議,立法委員張雅琳表達看法。她肯定學生透過行動,成功促使校方正視餐點供應量不足、價格調漲等問題,並加速制度性的回應。她認為,此事件不僅關乎外食政策,更體現了校方願意尊重學生意見的價值,是學生表達權的成功實踐。


張雅琳指出,若學校能建立更有效的意見反映管道,或許能避免學生採取激烈抗議。她強調,是否開放外食應因校制宜,透過校內民主程序討論,而非硬性規定。張雅琳建議教育部國教署提升現行建議文件的位階,使其具備更明確的指引規範;同時,她呼籲各校強化學生自治機制,確保學生意見能被納入決策。張雅琳期盼藉此建立讓學生「有管道、有聲音、有落實」的校園文化。


最後,學生團體強調,校園外食問題不只是「能不能吃外面的東西」,更關乎學生是否能參與校園治理、是否有表達意見並被重視的權利。EdYouth與青民協及高學盟共同呼籲國教署與各級學校,應正視學生多元需求,並透過民主程序讓學生參與決策,方能減少師生對立,真正落實兒少表意權。

 
 

 © 社團法人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

立案字號|台內團字第 1120054396 號

​勸募字號|北市社團字第 1133014272 號

統一編號|93163773

通訊地址|(100)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 2 號 12 樓

電子信箱|info@edyouth.org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RS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