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團體 EdYouth 年度論壇 南北學生串連「客訴」108課綱
- 8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學生團體 EdYouth 今(2025)年攜手 NOWnews 今日新聞舉辦第五屆課綱論壇,現場匯聚來自教育部國教署、高教司、國教行動聯盟、104人力銀行、南一書局、國民黨青年團、民進黨青年部、民眾黨青年部、教師團體及立法院跨黨派立委代表,共同參與見證這份由學生視角出發、深耕校園現場的觀察成果。多位與會者也肯定學生持續參與課綱改革的行動與倡議精神。
「我們的資訊教育,是不是教得太難,反而讓人學不會?」來自高中現場的兩位學生闕鈺昆與陳奕呈在論壇中直言,現行資訊課以C語言作為主體,不僅內容艱澀、學習門檻高,也與現代科技應用脫節。他們主張應將語言改為Python,並採用專案導向與引導式教學,從Email使用、資安素養到AI倫理全面重構課程內容。報告強調,資訊教育應回應生活需求與科技趨勢,成為每位學生的數位素養基礎,而非只為資工人才而設。
來自嘉義竹崎高中的學生張恩慈與熊翊芸,則分享偏鄉學生面對學習歷程制度時的無力感。課程選擇少、資源不足,加上缺乏指導,讓許多同學即使有心努力,成果卻難以展現。他們提出兩大建議:發展遠距共學平台、建立學生社群互助系統,希望透過數位共學與資訊平權,縮短城鄉教育差距。他們說:「我們不是不努力,是沒人看見。我們的聲音,代表的不只是我們」。
此外,也有台中女中組成的學團代表指出,自主學習應是學生探索自我的契機,卻常淪為被反覆退件的壓力來源。四位學生期待設計出一款「自主學習自由審核平台」,讓學生能上傳計畫書、參考他人主題,教師也能即時回饋、分類管理,有效減少行政負擔。他們指出,現行制度中教師期待與學生理解落差大、審核流程繁瑣,導致學習熱情受挫。透過此平台,他們期待打造更自由、有效率、可參照的自主學習環境。
「當學生開始為自己學習,教育才真正開始。」來自實驗教育機構「無界塾」的王姸晴與翁艾妮,在論壇中提到108課綱的理想與現實落差,指出自主學習時間不足、缺乏探索資源,是學生無法真正擁有「選擇力」的主因。他們建議透過引導課程、成果展示、課表彈性等方式,增加學生自主時間與跨域資源,並強化學習歷程的制度支持,讓學生能夠敢於選擇、也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來自內湖高工的王宥文與葉昱辰則以自身選手與學生雙重身分,點出技高升學制度的諸多矛盾:要技優就得放棄課業、要統測就得放棄比賽。他們指出,升學管道缺乏彈性、選手制度時程設計不利,讓許多高職生陷入「只能五選一」的升學困局。他們呼籲教育部應重整升學制度、調整技能競賽時程,讓選手有機會兼顧發展,也讓技職教育真正發揮因材施教的可能。
